close
20090209.jpg
    西元日期:2009/2/9
農曆時間:元月15日
課題:了解 元宵節
    說明:元宵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,象徵著春天的到來,人們吃元宵、賞燈、猜燈謎,以示祝賀。這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。
    什麼是元宵?
    元宵,或稱湯圓,是一種中國人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吃的食品。曾有多種名稱,如面繭、粉果、元寶、湯餅、圓不落角等,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。

   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。元宵由糯米製成,或實心,或帶餡。餡有豆沙、白糖、山楂、各類果料等,食用時煮、煎、蒸、炸皆可。起初,人們把這種食物叫「浮圓子」,後來又叫「湯糰」或「湯圓」,這些名稱「團圓」字音相近,取團圓之意,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,和睦幸福,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,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。 根據劉若愚的《酌中志》,元宵是「用糯米細麵,內用核桃仁、白糖、玫瑰為餡灑水滾成,如核桃大小,即江南所稱湯圓也。」

    湯圓和元宵的製作方法略有不同:

    湯圓:一般將糯米麵和好,像包餃子一樣將餡包入再團圓,餡料有素有葷;
    元宵:一般只用素的固體甜餡料,將餡料切成小塊,蘸上水,在盛滿糯米面的笸籮內滾,一邊滾一邊灑水(也有滾了一圈糯米粉後蘸水,再繼續在糯米面中滾),使其自然沾滿糯米面滾成圓球。現在可以用機器滾大規模地生產。
    吃時一般都是用水煮,湯圓煮後湯比較清,元宵煮後湯比較濃,因此喝湯如同喝糯米麵粥。而在廣東和台灣一般都會使用糖水煮;糖水可以用紅豆,或者薑加冰糖整成。

    什麼是燈籠?
    燈籠是亞洲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,在古代,其主要作用是照明,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,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,中間放上蠟燭,點燃蠟燭成為照明工具。在亞洲的廟宇中,燈籠是相當常見的物品。

    現在社會中,燈籠的作用已經變成了一種收藏欣賞的傳統工藝品,佳節慶典中都要使用燈籠。特別是元宵節和中秋節,外形各異的燈籠也稱為「花燈」。此外,有許多燈籠也改用了燈泡,而非蠟燭。除了慶典或廟宇使用外,在許多街頭小吃攤也有掛紅燈籠取代招牌,以吸引食客的目光。在中國電影「大紅燈籠高高掛」中可看到傳統燈籠的使用和形式。

    紙燈籠種類很多,有走馬燈、羊燈、氣死風燈、提燈等等。

    四川有一道名菜也叫「燈籠」,是指羊眼睛。

    延伸了解-天燈
    天燈又稱為孔明燈,相傳為三國時期諸葛亮的發明,也被公認為熱氣球的始祖,起初是為了傳遞訊息之用,但目前通常則被當成節慶祈福許願的工具。
    天燈後來除了在戰時傳遞訊息外,不同地區後來也都有相同的故事,也就是通知躲到外處或山中避難的居民,村內盜匪已走。之後南方許多地區統一在元宵節施放天燈,祈求平安。

    台灣台北縣十分寮地區20年前又重新恢復了放天燈的儀式,但後來施放天燈成為廉價的商業活動,在台灣、中國海南等地都十分流行,台灣甚至有專門生產天燈的廠商。許多遊樂景點每天晚上都提供放天燈的活動,不再限制於特定節日才施放。


元宵節有趣的習俗:四川省開縣有「對罵」的習俗。在元宵節這天,人們搬一張板凳坐在戶外,平時討厭誰可以盡情地罵,對方也不可以還嘴。福建省南部的習俗是兩個村子的小孩互相擲石子。據說如果不擲石子,村子裏就會發生瘟疫。山東省莒縣的男女老少都要出遊,稱之為「走老貌」。他們認為每年走一回,可以永保青春。 廣東省文昌縣人們的習俗是「偷青」,即偷人家菜園裏的蔬菜,而且偷到了的人挨了罵是最吉利的,台灣、朝鮮半島也有類似習俗,但台灣是偷蔥,朝鮮則是偷泥土。

    著名的詩詞
    朱淑真(一說作者為歐陽修)《生查子》
    去年元夜時,花市燈如晝。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後。
    今年元夜時,月與燈依舊。不見去年人,淚濕春衫袖。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ra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