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過中餐,我們便往晚上住宿點移動
順便也在移動的路上尋找我們可能找到的客家村
這裡也和台灣一樣,有許多建設到一半就失去金援的建築...
也有零零散散的小村落
經過丙村鎮時阿林想起網路上曾介紹過丙村鎮有個巨大圍龍屋
進入鎮上,問了幾個人後終於到達這座巨型客家圍龍屋-仁厚溫公祠
從門前的池塘往外望
居然看到這旅程中我最喜歡的一幅景象
這過去住了幾百人的圍龍屋應該也是看過風水的吧~
陸陸續續好幾台箱型車
載著大陸當地人來此參觀
門口豎著一個購票入場的牌子
丙村溫公祠是一個宗祠與住宅合一的圍龍屋建築。其龐大無比,四進三堂八橫四圍,共計398間。從溫家12世祖傳至今,前后經歷了16代,400多年。初建時間約在公元1558年。丙村溫氏仁厚祠族人曾經集中居住在圍龍屋內。
進入屋內一群老人家圍坐著玩撲克牌
小孩騎著腳踏車在這圍龍裡鑽上鑽下
邊看著牆上的說明
就聽到奶奶用客家話罵著小孫子到處亂跑
感覺很溫馨
根據網路上的說明。梅州山區深受海洋性氣候影響,每到台風季節,南太平洋的熱帶氣流從南向北勁吹,有些屋瓦面都會被掀掉;而到冬天,北風勁吹。這種環境對老人、小孩、孕婦來說很不利,很容易感染風寒。而通過在屋后興建圍龍,可有效地減緩台風、寒流的風速。
除了這樣的說明外,圍龍屋不論是采光還是通風,它都合乎科學。宅外大自然環境中的山水,成為仁厚祠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
這是溫公祠的平面圖
另外一幅圖則說明著客家人幾次遷徙的過程
溫公祠除了圍龍屋外,兩墩450多年的古蘇鐵也是著名的景點。
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蘇鐵專家陳家瑞研究員等三位專家的實地考察,此蘇鐵每棵占地面積有一百多平方米。
據介紹,這兩墩蘇鐵是溫家十一世祖妣齋婆太栽種。據溫家傳說,這位齋婆太原是富家之女,一伙強盜的頭人把她強行劫持去做壓寨夫人,但她時刻准備逃走。一天的半夜,強盜頭子外出,家丁看管疏漏,齋婆太當即出逃。旋即被家丁發現,緊緊追趕好長一段路,眼看賊人追上來,齋婆太急忙鑽進路旁黑乎乎的樹叢中,從而逃過一劫。齋婆太為了感念路旁這兩棵救命樹,便帶回家,種在溫公祠的化胎上。
這是鐵樹的花
常聽人說鐵樹開花不容易
但溫公祠的兩株蘇鐵道是每年輪著開花呢
開的花像是鳳凰,所以這兩顆樹又被稱作鳳頭樹。
走在圍龍屋裡,只覺得像是走進迷宮
在地的阿姨帶著我們登上圍龍屋後方的樓房
讓我們試著拍出圍龍屋的感覺...
公告版位
- Jul 10 Tue 2007 12:07
出差紀錄4-梅州尋根之旅part2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